当前位置: 首页
>玄武资讯 >媒体报道
狠用“绣花功” 实现双提升——请看南京市玄武区老旧小区整治如何“精雕细琢”
发布日期:2017-12-13 17:01 浏览次数: 次 信息来源: 原创 发布单位: 区委宣传部 字体:[ ]

外立面美观大气,空中“蜘蛛网”全部下地,门卫室统一配备卫生间,快递云柜、智能充电桩走进了老旧小区,楼道还增设了老人休息椅……南京市玄武区经过近一年的环境综合整治,老旧小区不但一扫脏乱差的形象,还增设了许多人性化的功能,既美丽又宜居,既亮“面子”又暖“里子”,赢得百姓交口称赞。

老旧小区整治不是一项新工作,但是玄武区做出了“新文章”。区建设房产和交通局负责人介绍,除了完成立面出新、雨污分流、环境整治等“规定动作”,玄武区还结合城市发展、方便百姓、现代生活的需要,创新制定了“六化”整治标准:便利化、适老化、安全化、环保化、美观化、特色化,将老旧小区整治与历史文化挖掘、与小区空间拓展、后续长效治理等紧密结合,用“绣花功夫”精雕细琢,给老旧小区“由表入里”动了一场大手术。

南京市玄武区计划用三年时间,对区内2000年以前建成的非商品房小区实施整治。长期以来,市民通过“12345”平台反映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差、道路不平、屋顶漏雨 、楼道昏暗、水压不够……玄武区老旧小区整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,今年的整治除了南京市给玄武区下达的64个小区整治项目,玄武区自加压力,完成100个小区整治项目,总面积达112万平方米。为了保质保量完成整治任务,玄武区精心谋划、科学安排,统筹各工种、各时序,精细化推进整治工程,实现了小区环境和小区功能双提升。老旧小区整治的“玄武经验”,赢得南京及外省地市的一片点赞。“老旧小区不仅事关千家万户切身利益,也关乎城市环境品质,玄武区是南京主城区核心区,理应在老旧小区整治中探索新路、树立标杆,把这项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。”玄武区领导感慨地说,城市治理 “要把论文写在百姓心中”,只有心系百姓、脚踏实地、精益求精,才能不断增强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。

挖掘文化、系统整治  “既有面子更暖里子”

走进玄武区玄武湖街道天仪新村,一栋栋砖红色的楼房整洁美观,路面平整干净,眼下虽已进入初冬,小区却依然绿意盎然,很难想象该小区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。“小区年代久远,多数居民家中阳台开裂,3到6栋还出现了房屋下沉。设计单位几易其稿,最终用槽钢对小区阳台进行加固,包铝板,喷真石漆。与此同时,我们同步解决了顶楼居民家中漏水、小区道路不平、违建丛生等一系列问题。”玄武湖街道整治办城建助理员张强介绍。

今年小区整治数量大、工期紧、标准高,项目情况复杂。天仪新村是玄武区老旧小区整治的缩影。“此次老旧小区综合整治,不同于以往简单的小区出新,强弱电管线下地、二次供水改造、安防系统增设、雨污分流、燃气改造等工序同期进行”,南京市玄武区建设房产和交通局负责人说,“为了确保每个小区整治达到预期效果,我们为100个小区量身订做了工程鱼刺图,挂图作战。定期召开推进会、协调会、通报会。经过近一年的努力,才有了今天的成果。”老旧小区原有的通病,在此轮整治中一网打尽。系统、全面的整治让玄武的老旧小区墙美了,路平了,灯亮了,水净了,整体功能全面提升。

玄武区是南京主城核心区,文化积淀深厚绵长,即便是平常巷陌、小桥流水,也隐藏着许多历史故事。老旧小区整治中玄武区不仅注重硬件提升,还联合南大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,对区域历史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挖掘。孝陵卫街道童卫雅苑小区以“孝”为主题,在小区入口设置了“24孝”故事展板;梅园新村街道文德里村因明代修建的文德桥得名,结合历史典故在小区内打造了一面文化墙……道路桥梁经史料查证重新命名的有100个。一处处文化长廊、砖雕小品,成为小区的一道道靓丽风景,让整治后的小区既有“面子”,也有了“里子”。

“适老”“便利”  门卫装厕所、楼梯配椅凳

玄武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居全市第一,60岁以上人口占比高达20%以上,老人们更多地居住在老小区。为方便他们的生活,老旧小区整治十分注重“适老化”“便利化”。

“我们老年人容易尿频尿急,出来遛弯难免有个不方便的时候,跑回家又来不及,这个卫生间真是给我们解了燃眉之急!”童卫雅苑居民狄建宁对小区新设门卫卫生间赞不绝口,这样既方便老人、又方便访客的门卫卫生间,玄武区已设置了25个。而无电梯老小区的楼道休息椅,更让老人们感到暖心。“年纪大了,爬个楼梯气喘吁吁,现在隔一层就有个休息座椅歇脚,上楼不费劲了!”玄武区在全市首创楼道老人休息椅,共设1424张,椅子距地面45厘米,靠背固定在墙上,座位折叠式,没人坐时翻起,紧贴在墙上,既方便又不“碍事”。此外,玄武区还修建了坡道、扶手、栏杆等无障碍设施共6000多米,极大方便了老年人出行。

受历史条件限制,老旧小区无论规划设计还是基础设施配套,与新小区都有不少差距。根据居民需求和老旧小区实际,玄武区制定了《老旧小区整治工作标准》,统筹19大类79小项整治内容,明确规范了整治的各个环节,并在全市进行了推广。除了标配项目,玄武区还设计了更具“便利化”的特色菜单:快递云柜、可充电的自行车棚、小型自动售货机、道路的圆弧形拐角……一项项便利化设施进入老旧小区,人性化体现在了整治的每项工程、每个细节。

打通围墙、化零为整  拓展空间、引进物业

玄武区位于南京主城,有许多单位自建房,这些小区通常只有两三栋楼,道路拥挤,环境逼仄。此轮整治中,玄武区推倒这些“小小区”围墙,释放出更多公共空间,成片打造合围片区。

“以前小区的路只能通过一辆小车,说句不好听的,我们要有个什么毛病,救护车都开不进来。”玄武门街道北西家大塘小区,原先三个单位自建房“自成一体”,小区挨得很近却隔着围墙,小区内道路多为死胡同,车辆都难以掉头。打通围墙,玄武将三个小区并为一个小区,拓宽道路,引进物业,整治后的北西家大塘小区硬件软件都不输周边商品房。如今,玄武的多数自建房小区都化零为整,组建为现代化、规模化的住宅区。

小型住宅区连片扩空间,大型小区拆违建换空间。走进童卫雅苑,只见道路宽敞开阔,两边用白线划了整齐的停车位,“以前这条路最多5米宽,两边都是居民自己占的地方,拆违后小区车位增至178个。”孝陵卫街道城管中心副主任袁芳超说。红山街道十字街小区的一块空地,以前垃圾成堆,居民养鸡养鸭,整治后建立了200多平方米的健身场,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。拓展小区内的空间,玄武区共新增小区停车位1465个,新建休闲、健身器材106套。

民主整治、居民参与  小区怎么整,居民说了算

老旧小区整治牵动民心,玄武区提出“始终突出居民的知晓度、参与度、满意度,力求达到增强居民获得感”的工作理念,让居民参与整治全过程,知晓整治全流程。

项目开工前,玄武区广泛征求小区业主意见。街道社区发放意见征求表,充分了解小区业主反映的突出问题,并有针对性地把业主的真实意愿统筹纳入工作计划中,把居民意见协调统一在工程施工前;小区整治事项,事无巨细,均召开居民议事会讨论,小区怎么整治居民说了算。

整治过程中,玄武区建设房产和交通局还建立了老旧小区整治监督群,每个小区选出两名居民代表参与监督评价,真正做到民主整治。居民对设计方案提出的意见,设计单位充分吸纳改进。童卫雅苑加装的防盗窗,原设计方案是贴着窗户安装,居民觉得擦窗不方便,街道当场采纳居民的建议,防盗窗最终凸出窗户25厘米,为居民留出了打扫空间;天仪新村小区整治过程中,在小区门口的篮球场专门设置“居民意见征求点”,居民随时随地都能把意见、建议反馈给设计和施工单位。

精细建设、精心服务,玄武区老旧小区整治赢得居民发自内心的支持。十字街小区历时半年整治涅槃重生,业委会为街道城建城管中心送去一面鲜艳的锦旗,“尽心尽责、为民造福、体察民意、改善家园”十六个大字是居民对整治最真实的感受与评价。

常态治理、长效管理  物业引进来、小区有人管

老旧小区整治,整是基础,治是关键。玄武区提出整治一体化的工作理念,在保证老旧小区环境提优、功能优化、居住改观的前提下,更加注重改造后小区的治理,切实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。

老旧小区出新后不久便故态复萌,是过去小区整治中“常见病”,根子在于缺乏长效管理。如今,玄武区实施街道、社区、居民、物业四级联动,确保整治成果常态化长效化。区建设房产和交通局负责人介绍说,对于无物管小区,玄武区引导居民成立业委会和管委会,强化居民自主管理意识,让居民主动参与到小区管理中;对于规模较小的零散小区,玄武区采取挂靠周边较大小区物业的形式,解决了存在多年的“管理难、协调难、维护难”的历史问题;对于规模化的小区,玄武区直接向社会招投标引入物业。天仪新村整治后引入的天文物业,为小区新建了门卫房,规划了停车位,增加了保洁人员,小区的居住环境有了质的提升。

引入物业,收费难如何破解?玄武区强化街道、社区的指导,引领居民逐步树立长效管理意识。苏宜馨物业从2015年接手十字街小区,小区488户居民没有一户缴纳物业费,物业全靠停车费维持物管的运转;整治完成后,小区制定了130元每年的物业费标准,今年10月1日至今,有八成居民已主动去物业缴纳。“先用低廉的收费让居民形成缴费意识,看到治理成果,转变物管理念,后续再循序渐进,提高物管费用。”红山街道城建城管中心贺剑峰介绍。

从某种意义上说,老旧小区是城市的“老家”,积淀了地方特有的文化底蕴,传递着几代人对于“家”的记忆。玄武区在整治过程中,一锤接着一锤敲,理念先行,标准引领,多元参与,系统整合,一扫城市文明阳光下的阴影,让区域内老旧小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。精雕细琢,精细整治,玄武区老旧小区整治这项民生工程,真正变成了民心工程!

《新华日报》第12版    2017年12月20日


【全文下载】
上一篇:
下一篇: